Page 25 - 桃園消防季刊 vol.103
P. 25

 桃園消防季刊 TAOYUAN FIRE DEPARTMENT 工作分享  具體位置在哪?媽媽帶著我們來到房門前, 深吸了一口氣,對我們說著「因為我兒子 沒穿衣服,所以你們不要害怕」,當時我 們都以為患者有精神疾病而心存警戒。當 她打開門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閉著眼睛、 全身赤裸、盤腿坐在床上約 20 歲的年輕男 性,窗戶上懸掛著一根粗大的繩子,床上 和地板上則滿是斷頭公仔或是缺肢的玩偶, 現場宛如漫畫中的場景。我們呼喚患者, 但他完全沒有反應,學姐去確認他的脈搏 和呼吸時,我隱約看到他身上已出現了屍 僵和屍斑。學長向媽媽說,患者已經沒有 生命跡象明顯死亡,媽媽不可置信地看著 我們,冷靜地說著 :「她剛剛已經把套在大 兒子脖子的繩結解開了」,請我們趕快救 他,學長再次跟媽媽訴說一次,突然間媽 媽崩潰了,哭喊著「怎麼可能?你們搞錯 了,你們不是救護人員嗎?」「為什麼不 救他?你們為什麼不救他?拜託你們救救 他,他還沒死!」我望著現場的學長姐, 看著那位冷靜的小男孩,終於明白了小男 孩對我說那番話的意思。 於是我們溫和地安撫著媽媽,同理媽 媽當下的情緒衝擊,靜靜地陪伴她等待警 察的到來。 同身為母親 共感患者家屬悲痛 難抽離負面情緒 離開救護現場後,卸下救護義消的 身分,自己同樣身為母親,當看到這位媽 媽面臨喪子之痛時,我深刻地感受到她的 悲痛和哀傷。回到家後,那份窒息感在我 心裡久久無法散去,夜裡輾轉難眠,閉上 眼睛便感到重回現場,彷彿我就是那位媽 媽,難以抽離。經歷了許多生死別離的現 場後,我發現救護人員不僅需要專業的技 能,也必須學會如何應對面對生離死別的 情緒挑戰。    23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