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桃園消防季刊84期
P. 22

 消防花絮 從歷史看防災—賭性堅強的文化 對災害應變的影響        22 前言 想必大家都有在過年來張刮刮樂試試新年 運氣的經驗吧!臺灣彩卷在2015年銷售總金額達 1,366億元,創歷史新高;2018年銷售額雖為近 5年來新低,但仍有1,141億元。換句話說,相當 於每人每年平均花4,837元買彩卷,這樣的現象 不僅只出現在今日,其實日治時期的臺灣人也熱 衷於博弈遊戲。 「賭性堅強」的臺灣 賭博不只是臺灣人的文化,更是常常被歷 史學家視為漢民族的天性。中國歷代以來的政權 或民間社會,對禁絕賭博三令五申,卻反而突顯 出賭博不僅無法禁絕,甚至成為不同階級的共同 「消遣」。 臺灣為移民社會,最早出現有關賭博的紀 錄是在17世紀的荷蘭統治時期。當時荷蘭殖民政 府甚至在大員、巴達維亞的亞洲殖民地港市開設 賭場,並與老練的中國人共同經營。而到了明鄭 以降,隨著大批移民移入臺灣,各式各樣的博奕 遊戲隨之移入。1685年臺灣設府後,在《臺灣府 志》風俗篇中,提到當時臺灣社會有2種不良風 氣:賭博與結盟。經過林爽文事件,臺灣賭風更 驚動到乾隆皇帝,對此風潮下相關批示,執行一 連串的禁止政策。 日治時期,根據1905年總督府民政部的調 查,臺灣人不論身分貴賤、男女老幼人人都愛 賭博,尤其到了逢年過節,街頭巷尾到處可見 教育訓練科/徐浩峰 聚賭的民眾,賭具的種類更高達100多餘種!不 管統治者是誰,臺灣人都能自己發展出一套博 弈事業,甚至跨國到香港、澳門或東南亞去簽 牌,導致資金大量外流。 總督府針對臺灣賭風也有相關對策,一方面 採取禁賭,另一方面則對「大眾賭具—四色牌」 開徵奢侈稅;總督府甚至利用臺灣人的僥倖心 態,發行彩票增加收入。 防災的影響 從荷治、明清、日治到現今社會,可以看 出臺灣社會賭風盛行,這種文化跟防災會有什麼 關聯呢?試想今天無論樂透中獎的機率有多低, 大眾總不放棄任何希望;每到過年送刮刮樂的風 潮,每個人都滿心期待拿出硬幣,希望自己就是 那位幸運得主。 然而當情況轉換成面對災害時,卻都認為只 是個案,總覺得「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我怎麼可能這麼倒楣!」,換句話說就是賭不好 的事情自己不會遇到,或是碰到負面的事情時, 也會大事化小ˋ小事化無。這種想法,心理學家 夏洛特(Tali Sharot)稱之為「樂觀偏見」(the optimism bias),也就是說,人會根據經驗,出 現過分樂觀的傾向,而冒著不必要的風險。而臺 灣的賭風文化可能加強了這種偏見,下面以常見 的馬路亂象來舉例說明。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