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桃園消防季刊 vol.104
P. 23

桃園消防季刊 TAOYUAN FIRE DEPARTMENT 工作分享 了脈搏,並開始自主呼吸。這一刻對蔡維 倫來說無比感動,因為他的努力,成功挽 救了一條生命。 通過密集訓練與嚴格考核成戰力 不滿現狀進修北醫大學士後護理系 在過去,因為消防隊人力不足,1 名消 防員與 1 名義消搭配出勤是見怪不怪的常 態,當時救護義消(當時稱為鳳凰志工) 扮演著極重要角色。然而,隨著消防人力 的逐步補充,救護勤務轉變為 2 名消防員 搭配 1 名義消的模式,救護義消逐漸成為 了協助的角色。但過去可以做到的,而如 今卻不行嗎?如果沒有這次的新模式嘗試, 這種狀況可能難以改變。蔡維倫經歷了約 1 個月的密集訓練,再通過分隊內救護教官 的考核後,開始嘗試出勤。對他來說,掌 握救護技術並非難事,但坐上救護車的副 駕駛座,所需的技能遠不止於急救技術。 他必須協助查看來車,引導行車路線,這 些都是救護技術員課程中未曾涉及的內容。 經過 1 個月的密集訓練,他重新認識了救 護勤務。4 個月過去了,蔡維倫已經熟悉了 分隊的救護模式,並且在各種救護情境中 越來越得心應手。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 他從九月開始就讀臺北醫學大學學士後護 理系。這樣的積極態度和熱忱,值得全體 消防人員學習。 救護義消蔡維倫(右 1)參加民安十號演習 以實力扭轉警、消對義消救護能力 刻板印象 救患者免於危難成原動力 蔡維倫剛加入分隊時,部分同仁對他 的學識和技能抱持觀望態度,畢竟救護勤 務需要兩名救護人員共同承擔,同仁難免 擔心其能力。因此,分隊在規劃勤前訓練 時,他與分隊同仁共同操作,非僅由教官 單獨教導,希望建立警、消與救護義消間 團隊合作及默契。實際出勤時,初期由救 護教官帶領出勤,待熟悉勤務後再與資深 T2 搭配。通過同仁的反饋,蔡維倫逐漸適 應了分隊的救護模式,並逐步從單向接受 建議過渡到雙向互相討論救護案件。每次 救護出勤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無論是檢 視技術還是探討改進空間。蔡維倫以他對 救護的熱忱,影響了分隊的同仁,或許這 就是救護工作的魅力所在,雖然普通的救 護勤務可能讓人感到疲憊,但每當遇到真 正需要救護的患者時,這份熱忱總能再次 點燃;實務上很難有一百分的救護,但我 們可以抱持一百分的態度。 救護義消蔡維倫(右 1)於上線前, 分隊內進行救護情境模擬 21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