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桃園消防季刊89期
P. 7

    救人是我們消防員的天職,曾經聽消防 局的學長說過:『民眾的逃生口就是我們的入 口』。消防工作是充滿危險性,近年來我們消 防的訓練越來越多元,裝備相較二十年前精良 許多,各種安全管制的制度越來越普及化,同 仁安全的觀念也持續建構著,然而說起來諷刺 過去十年消防人員殉職的人數,非但沒有因為 這些提升而減少,反而還增加了許多,為什麼 我們消防越來越進步,卻還是無法讓同仁們安 全回到家?
2015年桃園新屋保齡球館火警,造成消 防人員殉職,桃園市政府立刻啟動起輪軸來, 針對消防人員裝備、車輛及勤務進行檢討,體 系內我們增加了訓練、安全管制制度及幕僚群 強化,然而時隔三年2018年深夜的敬鵬工廠 火警,仍然發生了痛心疾首的憾事,我們仍感 到失望、洩氣,不禁地讓我們想問:『我們的 問題出在了哪裡』?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 過一句話:『一個好的問題往往比答案更為重 要』。我們改變了一個態度,把懷疑自己的問 題改成更為實際的問題,『我們針對火場安全
能加強什麼?』,『安全官』是我們認為需要 發展的制度,也是我們追求安全的一個過程。
2020年9月我們開辦了全亞洲第一屆的事故 安全官(Incident Safety Officer下面簡稱ISO) 訓練,共計訓練6週200小時,並且發給學員Fire and Emergency services safety officer 以及 Fire Department Incident Safety Officer 2本原文書, 教官群們更將內容調整成適合台灣現行制度與 生態的方向進行教學,希望可以吸取美國的經 驗轉化為台灣本土的制度,正視現今制度上的 安全漏洞,將安全的觀念提升至更高的程度, 正如同柏拉圖說過:『人生如迴旋梯,不斷循 環,不斷上昇。』我們回到原點探討,建立安 全的文化。然而安全官訓練到底在訓練什麼? 這邊以週為單位進行一個簡單的說明:
第一週針對了當時現行的火場指揮、安 全管制、大隊幕僚及火場單項技術作統一的講 解,因為進行訓練的學員都來自不同的單位, 主要目的讓參與的每個人都了解到個整體的運 作與配合,我們更前往新北市ERCA緊急應
 7
訓練紀要




























































































   5   6   7   8   9